南京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其他教育培训 > 南京笃行国际本科
南京
[切换城市]

南京笃行国际本科

更新时间:2019-01-22 09:33:30 浏览次数:56次
区域: 南京 > 南京周边
中外合办大学,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目前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共有9所,主要分布在广东 、上海 、浙江等沿海地区,按照创办时间先后,它们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部审批自主招生办学单位: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江南大学北美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等。 这些学校为高三学子提供了不出国就能留学的可能性。尽管学费不菲,但无须远赴重洋就能接受西方高等教育,还是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本报近期接触了几位中外合办大学的学生,身处其中,他们对中外合办大学的教育,有着更真切的体会,也给出不少有意思的看法。我们从中节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试图从学生视角看待中外合办大学。就读中外合办大学原因 国际课程、有外方学校颁布的学位证、交换生项目等均是中外合办大学的招生砝码,也是学生报考的考虑因素。 学生1:这里采用英式教育,当时觉得在这里就读,可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而且我一直希望出国留学,这种半英半中的学校,很适合为出国作提前的适应。另外这所学校的学位证是由本校颁发的,父母亲觉得这个学位证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 学生2:一来,因为高考成绩还不足以让我就读理想中的985名校。二来,作为本地人,对这所大学有一定耳闻。2013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也已经发展了9年,有了好几届本科毕业生,口碑和社会认可度慢慢地开始提升,而且这所学校只招收一本线以上的学生,生源品质、校风等都能得到保障。加之学校有交换的机会,部分专业可以选择2+2(本科两年在中国,两年去国外大学本部),对于我这样想要尝试接受西方教育方式,又没有打算本科四年都去国外读的同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与其说我选择了中外合作大学,不如说我选择了这所学校。入学后的巨大心理落差 很多学生强调了全英教育环境带来的语言压力,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标准带来的反差。 学生1:入学后感觉落差很大。首先,学校是全英教育,读写听看全是英文,80%的老师是外国人,15%是香港,只有5%是来自内地,就连那5%的内地老师也是用英语交流。有很多学生一开始不适应或者跟不上,只好自动退学或者被学校退学。其次,因为采用了香港的教学方式,不管是paper,presentation,都是小组合作,在这个合作里面,我们不能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我觉得这是对很多学生的一大考验。但是只要经历并且适应这个过程,你会发现收获是非常大的,有很多想法和做法,经过和其他人的交流融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我觉得这也对以后步入职场是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还有一点感触非常深,这里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连跳楼的时间都没有。很多人因为一些关于学校的片面,就觉得这里是一所富人子女聚集地,整天无所事事。事实上,这所学校里面,来自高收入家庭的确很多,但家庭一般的孩子也不少,学校有很严格的考核制度,GPA(绩点)只要低于一定值就会被劝退,所以在大部分学子里,没有贫富之分,只有自己的GPA高或底。这所学校的功课真的可以让学生做到半夜挑灯的程度。 学生2:跟原来想象中还是有点差别。例如国际生的比例不大,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国际生并没有和中国学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大家还是各管各地生活。既然是中外合作大学,想要走国际化大学的道路,中国学生和国际生的关系势必要更加融洽些,学校可以尝试让国际生和中国学生住同个寝室,加大国际生比例等等。
中外合办大学VS国内大学:差别在哪? 学费、课程安排、导师职能等等方面,都有差别。 学生1:学费贵自然是一点。一节课一两个小时,课下自己要花的时间多起来可能会达到十几个小时,因为要做很多的研究和阅读。课堂上老师也更倾向于让大家讨论,氛围还是蛮随意的,老师没有架子,完全是为了帮助大家的存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学校的行政权利被弱化了,权利都在学生手上,生活得相对自由,学生会主要是为同学服务,对学校有什么不满,统统可以提出来,通过学生会与学校进行沟通。各个社团组织都是由学生在一手操办,几乎没有老师的介入。至于辅导员,也是完全不像老师,都是好朋友,能提供很多帮助,这些和国内一些大学好像有所不同。
但是,因为是用全英文授课,很多专业知识不像国内的传统大学那样能比较深入牢固地掌握,很多时候都是浮于表面。 要说优势,就是相对而言有更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包容性更强,更加独立和开放,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因为氛围的原因,也更愿意去尝试。如果今后申请国外的研究生会相对更占优势一些。 学生2:差别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外合办学校提倡自己思考动手,小组讨论合作,就算提问,老师也只是给个提示而已,在中国传统大学里,似乎个人完成任务情况比较多。 还有一点,中外合办的因为有“外”,所以有些教科书都是买原版,几百块一本。另外,中外合办大学的政治课设置和国内大学不一样,高数也只学了一点点,这对于以后要在国内发展的同学不利,例如参加公务员考试,综合课的成绩肯定不如国内传统大学的,我已经因为这个吃过很多亏。学校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西方的,但课程上的安排可以有利于学生回国发展的基础课程。期待学校有哪些转变? 国内的中外合办大学都历史不久,如何完善进步,从而提供给学生一段更精彩的大学旅程,是将长时间摆在办学者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学生1:希望学费不要越涨越高。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西方教育,作为是否还要出国深造的参考。不可否认,通过接受中西双方教育,一个人的思维广度和成长空间会比较大,但是学校不要偏重于中或西,应该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打造成真正适合学生提升自己、有利于他们寻求自我发展的好学校。 学生2: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外合办大学开办了,简直遍地开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希望各个中外合办大学都能够真正引进一些外国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不是为了合资而合资。也希望社会对中外合办大学的认可度能越来越高,希望学生的能力、学校的口碑比学费给人的印象能更深些。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南京工业大学(虹桥校区)行政楼8楼
南京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9年01月08日
UID:558235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