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这个词汇在中国兴起大约在 2 年之前,且带热这个词的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直租」伪共享。如果以「由用户提供服务」为标准,滴滴可能才是中国真正的共享经济鼻祖。
全球的共享经济鼻祖是谁呢?是成立于 2008 年 8 月的 Airbnb。它还有个被吐槽无数的中文名——爱彼迎。下文还是用 Airbnb 吧…
Airbnb 共享的是民宿短租,你可以在上面发布闲置的房间租给游客,也可以在其它城市找到这样的房间。目前 Airbnb 估值 300 亿美元,是全球共享经济的代表品牌。
近我们得知,Airbnb 上线了一个小程序。
上线两个月竟无一篇
12 月 13 日,Airbnb 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回顾 2018 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
会中,Airbnb 中国总裁彭韬提到为了适应中国本土市场,会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打造产品,「举个例子,国外不知道什么叫小程序,但在中国本土市场,我们想打造小程序。」
原来 Airbnb 在今年 10 月就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然而在这场发布会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仔细翻了谷歌和百度 10 月至发布会前的,一无所获;翻开 Airbnb 的公众号,直到 11 月 22 日才首次出现这个小程序的消息。
低调得有些过分。
稳定的 Airbnb 风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低调的小程序长什么样。
小程序延续了 Airbnb 一贯的风格,以精房源摄影见长。这是 Airbnb 初在美国火起来的秘密武器。
传说创业之初,身为设计师的创始人发现用户上传的房源照片质量普遍比较低,就挨家挨户跑去为房源拍照,平均一天要跑 10 家,堪比劳模。也正是从这一事件开始,Airbnb 逐渐风靡美国乃至世界。
这当然是滤镜美化过的品牌故事。可能对增长帮助更大的是所谓的「增长」手段:在「美国版 58 同城」craigslist 上同步发布房源信息给自己的网站导流。我们也特意找到这个「美国 58」看了一下,简直是 20 年前的网页,被人挖墙脚一点不奇怪…
而 Airbnb 现在做小程序,应该就是要从微信引流了。
有些糟糕的体验
Airbnb 小程序的体验如何?
尝试注册,发现这里有「微信注册/登录」与「手机号码登录」两个选择。
先选择「微信注册/登录」,与一般的小程序直接出个弹窗点击登录不同,Airbnb 出了一个表单要求填「姓氏」与「名字」(居然还科普了一下哪个是姓,哪个是名),还要一个邮箱…果然是美帝做派。
尝试填了一个邮箱,发现这个邮箱之前注册过。然后,这里就进入了死胡同,无法再进行下一步。按常理,这里应该提供原与微信绑定的功能,然而并没有。也就是说,要用微信登录,就要注册一个新的。
算了,手机号登录吧。顺利拿到验证码,填上,然后又进了死胡同…「该手机号码无法登录」。
这个号码来自小米的米粉卡。近两年联通、电信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了很多类似的卡,例如小米的米粉卡、腾讯的王卡、支付宝的蚂蚁宝卡等,大约 1 年多前,也出现过大批应用无法使用此类号码的情况,但现在几乎已经见不到,毕竟现在用这种联名卡的人数已经不少。
注册这个极度糟糕的体验就能成功吓退一大半人。
勉强用了一个新邮箱注册成功,选房,选时间,填信息,尝试支付。整个过程充满了加载中…加载中…加载中…到支付这一环节更是卡到崩溃。甚至出现失败提示。
我们一度怀疑是手机网络问题,切换蜂窝网络与 WiFi,以及试用其它小程序后确定真不是。这个问题在海外房源上尤其严重。
置身中国互联网的水土不服
回顾互联网的历史,中国似乎是海外互联网巨头的滑铁卢。这与两个原因相关。
一是海外的互联网巨头没有给予中国团队足够的空间。看起来,中国只是全球化中的一站,但这一站却很不同,不管是语言习惯、手机操作习惯都是独特的。从 Airbnb 这个登录页就能看出,他们并不是很在乎中国用户真正的习惯,也不在乎这个载体是按惯例微信可以直接登录的小程序。反正就是要邮箱、要姓氏+名字…要一个虚无缥缈的全球一统。从以往的一些案例来看,这是中国团队没有得到充分授权的结果。
二是中国的竞争环境远比海外激烈。相信经历过 2017 共享单车墓地的各位都还心有余悸。目前 Airbnb 在中国也有好几家本土的直接竞争对手,相信上面这些错误他们是不会犯的。
大公司的成功不会自然延续,小程序只奖励真正懂它的人。
共享经济鼻祖 Airbnb 上线小程序
南京网站/软件服务相关信息
11月4日 刷新
10月29日
10月15日
10月8日 刷新
9月25日 刷新
9月14日
6月27日
6月26日
6月25日
6月24日